「國立藝術館」的圖片搜尋結果「藝術館」的圖片搜尋結果「國立藝術館」的圖片搜尋結果

藝術館

同時,有佩瑜、石頭(石惠如)、莎莉來一起參觀。

台北市政府在新生公園,搭了一個大帳棚,讓藝術工作者表演。

全場表演由9名工作者演出,有長、短棒擊鼓。

我坐在最高處,雖然表演者的臉,我看不清楚,但全場的表演,我卻一目了然。

表演者擊大鼓,配合著音樂,幾人一致地動作!

音樂聲震撼著人心!

舞姿缭人眼目

藝術館隨時都有不同的展出。

淑惠帶我去新生公園看擊鼓表演。

2013/03/03星期日

台北市政府在藝術館的廣場設置了一個展覽會場,舉辦蛇年燈會。

主燈是條青蛇,它會吐出白煙,咂著眼睛,360度旋轉

其它是跟蛇有關燈作及現代化創作,如周處滅三害、農家樂、大同寶寶、許三娶白蛇、、、、。

樂隊吹奏慶祝新年快樂歌!

我們搭車到中山北路3段藝術館廣場花博3展覽場)下車。

廣場沿途設置很多路標!

在入口處有一個花園,我們看到一個表演場!

路旁的羊蹄甲開滿枝椏!

表演場的扶桑開了!

一旁的生態池的水都乾枯了!

離開了表演場,我們到三角錐橋上。

在三角錐橋上,我們看到一群小朋友在橋下!

聆聽著老師的解說,原住民建築的材料和用途!

太魯閣族:高床式的建築,防止老鼠的偷竊,用活動式的梯子進入榖倉。

守望臺:每族必備工具,設於村口;青年輪流看守,以防敵人來襲。

邵族:與全部族人交換器材得來的家屋,由女祭司舉行祭祖儀式。

泰雅族6腳高支柱,用檜木當材料;桂竹剖半當屋頂。

排灣族(王族):可種植榕樹。

設立王族標示。

屋簷刻有圖騰。

在屋內設立祖靈。

大廳掛有祖靈像。

比一般屋子大!

排灣族(平民):屋頂蓋茅草,不能有屋簷、雕刻、祖先雕像,前庭不可太大!

葛瑪蘭族:大都是樁上住屋,冬暖夏涼,但怕颱風!

達悟族:四面通風,話家常、連絡感情的地方。

鄒族:高雄桃源區,與阿里山鄒族相同;與鄰近的卡那卡鄒族不同。

撒奇萊雅族:撒奇萊雅族的入口大都設在太陽升起之處!

賽夏族(十八兒社):位於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

賽德克族:早期石板和欄杆的建築控,首曲一指。

魯凱族:所有石材都是族人親自上山取材。

了解原住民住的方式後,我們到訪客坊參觀。

結束參觀訪客坊,我們到花之隧道。

花之隧道最後面是火鶴。

火鶴旁邊有兩顆大榕樹。

逛過花之隧道,我們到藝術館。

藝術館前,因今年是羊年,所以用它來塑作!

進了藝術館,我們到B2用餐。

用完餐,我們到3F參觀;它展覽的是未來的危機。

B2的建築我們未看,再下去一次!

故事館因是古老建築,所以沒有無障礙環境。

昆劇演出由許培鴻拍攝,在2015.0415

回程,因叫不到復康巴士,淑惠只好推著我往回走!

經過擎天宮,我們就順道進去拜拜!

在龍江路上,我們吃了有名的ㄜㄚ麵線。

國立台灣美術館作品欣賞我的大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頭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