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22日公布2018年第2季財報,是繼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後,交出的第一份「報告書」--總體收入約452.36億元人民幣,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8.3%;而毛利則為56.52億元人民幣、漲幅達46.9%。

再仔細看看三大營收來源:智慧型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收入皆有增無減,其中以IoT裝置較去年同期成長最多,漲幅達104.3%、收入為104億元人民幣。總體來說,這是一份漂亮的報告書。

但在公布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有一點引起媒體和投資人關注,本季經營不但沒有利潤,反而轉盈為虧,虧損金額達75.92億元人民幣。探究其原因,是集團向董事長雷軍承諾支付一筆近99億元的股權激勵,導致行政支出激增45倍。但小米集團首席財務長周受資表示,這筆支出只是「一次性」,意指對往後的影響並不大。

滿堂喝采之餘的小插曲,也讓人窺探到「完美」小米的背後,財報中不得注意的三點營運問題。

當初在上市前,大家為「小米究竟是硬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討論的沸沸揚揚,而雷軍最後表示,小米是無法被定義的「新物種」。但相較硬體,毛利更高的互聯網服務,是雷軍一直反覆強調,也是讓小米未來成長更具想像空間、讓投資者更期待的業務。

在2018年第2季,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為39.5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比增長63.6%,但占整體營收卻仍未突破10%,且還在小幅下降,僅占8.8%,相比2018年首季的9.4%低了些。此外,MIUI的月活躍用戶雖也成長至2.07億人,但ARPU(平均用戶收入)為19.1元人民幣,和騰訊等公司仍無法比擬。

周受資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小米互聯網服務成長算是「非常快」,主要仰賴硬體產品銷售成長,尤其是IoT裝置,促使MIUI用戶增加,總體符合內部預期。若小米接下來想讓投資人更有信心,如何在廣告、加值服務及金融服務,互聯網服務的三大環節中,提升成長動能,是必須得要關注的問題。

印度成手機主力市場,在本營中國卻排老四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則是小米的「核心業務」智慧型手機,本季收入達305.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7%,但成長主要來自海外市場。

 

根據市調機構Canalys指出,2018年第2季小米旗下智慧型手機,在印度市場仍持續快速成長,出貨量為市占率第一;而在印尼,出貨量排名第二;以全球來看,在25個國家及地區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都排名前五。

但小米在中國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根據市調機構IDC統計,小米在2018年第2季,出貨量繼華為、OPPO、vivo後排名第四,成長幅度為2%、是四個品牌中最低的。這會碰到一個問題,若以印度等市場為主力,低階手機必定占大宗銷量,導致毛利降低。

手機、IoT產品毛利率雙雙下滑

而最後一大問題就是「毛利率下滑」。本來售價已經不高的小米手機,在2018年第2季毛利率為6.7%、相較去年同期下滑了2%。

一方面出貨量體得提升,另一方面還得提高平均售價。在2018年第2季,小米手機平均售價為952.3元人民幣,相較去年的同期的863.8元人民幣,已經有所提升,但仍未過1000元大關的門檻。

介於雷軍曾承諾,小米硬體綜合淨利潤率不會超過5%,官方在財報中提出對應策略:2018年針對中國,小米的戰略重點是進軍高階手機市場來提高毛利,並透露售價超過2000元人民幣的旗艦系列小米8,在推出首月的銷量便已突破110萬台。

小米集團22日公布2018年第2季財報,是繼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後,交出的第一份「報告書」--總體收入約452.36億元人民幣,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8.3%;而毛利則為56.52億元人民幣、漲幅達4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頭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