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常有半側肢體偏癱的後遺症,常常聽到有人說要大量練習患側邊才能夠使得患側邊動作表現進步,事實上根據許多臨床研究證實,讓健側邊的肢體一起參與,執行對稱性的雙側動作訓練,也可以促進大腦的神經恢復,改善動作表現唷!

由大腦相互溝通的對稱性動作

我們都知道,雙手的動作是由大腦發號施令的,而大腦又分為左右半球,分別負責對側肢體的動作控制,當我們的雙手同時做出相同的對稱性動作,例如雙手高舉、向前伸直等;或是鏡像(相反方向)的對稱性動作時,大腦會透過位於兩側大腦中央的構造 – 胼胝體進行左右半腦的雙側溝通,產生神經網路的連結,才能夠使得兩隻手的做出一致的動作。
2

雙側動作訓練喚醒中風受傷的患側腦

中風後因為大腦神經細胞受傷,神經網路的自我機制會使得健側腦過度活化,患側腦被強烈抑制,不利於中風後的動作復健。而透過雙手執行相同或相對的對稱性動作時,會激發兩側大腦的溝通連結,藉由大腦神經之間的對話,強化患側腦對於患側肢體動作功能的控制。
3

雙側動作訓練激發神經可塑性

中風後壞死的神經細胞已經無法復原,但事實上大腦有數十億的神經細胞,只要透過不斷的刺激與練習,就能夠激發受傷區塊附近的神經元產生新的連結,取代原有壞死的神經細胞功能,透過對稱性動作訓練就可以誘發這樣的神經自我修復機制幫助中風患者重新取得控制患側肢體動作的能力!
4

感覺動作回饋刺激大腦功能

當大腦發號施令控制雙手動作的時候,其實同時也不斷地接收感覺訊息,修正動作的表現。例如伸手向前時,除了用眼睛看著我們的手做出動作以外,關節肌肉也會傳給大腦本體覺訊息,告訴大腦肩膀、手肘手腕等各關節的動作角度,使大腦能夠更順利地控制我們的雙手動作。
5
當中風患者進行雙側動作練習時,上述的感覺動作回饋能夠激發患側腦的動作皮質區,促進動作功能的恢復。

職能治療師在醫院會提供什麼雙側動作訓練呢?

在職能治療室中就有許多提供雙側動作訓練的器材,對稱性的有推拉箱、爬升架,鏡像對稱的例如腳踏車、交替式推拉箱,有些醫院甚至還有機器輔助進行主動、被動式的對稱性動作訓練。
6
除此之外職能治療師也會提供功能性的雙側動作訓練,例如雙手同時拿起杯子、雙手同時操作桌上的硬幣等,根據患者的能力不同,設計適合的動作復健計畫。

結合居家、日常生活功能動作訓練

除了復健科提供的器材以外,其實日常生活中本來就有許多動作是對稱性的動作,例如雙手擦桌子、拖地、擦窗戶等等,復健不一定需要特地在醫院診所才能夠進行,只要將復健動作融入居家、日常生活中,即便在家中也可以自主練習,達到更快恢復日常功能的目的唷!
7


20180317114028_70.jpg歡迎大家加入吱吱復健的臉書 中風患者家屬討論社團,一起參與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頭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